close

 
【腦筋急轉彎:幫競爭對手服務客戶】
 
有一次為了改班機,我在香港AA櫃檯前枯站,在我之前是一位老外,櫃檯裡兩個服務人員,一個埋頭做自己的事,另一個忙著處理老外的事。苦候多時,我於是轉而請那位悶不吭聲的人處理,他發話了:「我不做這些事!」我啼笑皆非,不做這事幹嘛坐櫃檯? 
就在這時,隔壁國泰航空的櫃檯人員主動過來幫忙,我遲疑了一下,問:「你不是AA航空的人啊!」他說:「沒關係,我們的電腦可以互相連線。」沒幾分鐘,他輕鬆地把我的班次改好了。
 
我十分訝異!應該服務我的公司不理我,反而是它的競爭同業解決了我的問題,想想看,今後我會選擇哪家航空公司?
 
回台灣後,我和當時的安泰董事長尹衍樑分享這故事,不知道是否給了他靈感,大潤發量販店發展出新號召:「在其他量販店買的貨不滿意,都可以在大潤發退貨!」
 
這一招很厲害!大潤發只是代客戶把瑕疵品退回廠商,本身並不負擔損失,退自己賣場裡的貨和其他賣場的貨,其實沒什麼差別。何況這種事發生的機率非常低,很少人窮極無聊在這家買東西,卻到那家去退貨,小小服務,換來的廣告效益卻無遠弗屆!
 
我也拿這個案例鼓舞同仁:同業的客戶打電話來,不論問保單或任何保險事宜,都要盡心盡力服務。因為很可能他今天是別家的客戶,明天就成為我們的客戶。
 
【守則1:成功者的四項特質】
面對茫茫前路,年輕人難免提心吊膽,就像在迷霧中駕車行駛,既看不見路面,也摸不清方向,心中不斷揣測:什麼時候該迂迴繞路?什麼時候又該加速前進?告訴你,唯一能帶你趨吉避險的,就是你自己的駕駛技術!
 
一個新世代的年輕人能不能成功?我認為應該具備下面四項特質,可以用ABCC來呈現:
  A: Adaptability適應力
  B: Brain Power智力
  C: Creativity創新
  C: Courage勇氣
 
這是個變動的年代,世界每一天都在改變,預測未來是最不安全的事,過去的成功也不保證將來一定成功。年輕人一定要有這樣的心理準備:「改變是必然的,不改變才奇怪。」誰越能適應環境,誰就越具有競爭優勢;而且應該對「改變」感到高興!如果沒有改變,那些工作經驗豐富或佔居高位的人,將永遠都是贏家。
第二個特質是智力。身處資訊爆炸的時代,沒有聰明才智不可能生存下去,年輕人一定要有思考分析和學習的能力,才能更快進入狀況。在我的眼裡,每個人的聰明才智其實差不多,就看你如何發揮,當然有些天才絕頂聰明,但對一般公司營運來說,我們不需要天才,我們要的是可堪造就的人才。
 
第三是創新。安泰能夠成功,就是因為它和其他保險公司非常不一樣,每個階段都有與眾不同的創意,足以在外商同業間一直保持領先的地位。年輕人也一樣,不必擔心績效考核,而要擔心:「我今天做的事,是不是還跟昨天一樣?」如果工作內容和做事方法十年如一日,工作十年等於只有一天的工作經驗,你有什麼前途呢?
 
我覺得,我的創意無窮和自己從小就喜歡閱讀各類書籍、興趣廣泛不無關係。如果今天一個新人進到公司,大學讀歷史,也有天文地理的知識,又懂科學,老闆一定對你另眼相看,因為你不只術業有專攻,還有其他內涵是別人沒有的,這些內涵用在工作上是可以幫助公司創新的。每回鼓勵年輕人,我都強調多看書、多吸收新知、多觀察別人的經驗,並且動腦筋去思考分析,絕對有助於培養創意和創新能力。
 
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項特質,就是勇氣。勇氣可說是信心的表現,我喜歡做事有信心的員工,他們不會枯等外界資訊進來就率先採取行動,這就是勇氣。明明知道做這件事有風險、可能會犯錯,他還是鼓起勇氣去嘗試,相信自己一定會成功。當然心中要有應變的計劃,如果懷抱應變計劃,勇氣一定加倍。
 
我觀察到,有勇氣的人大都懂得利用有限的資源,做事情容易專注,成功的機率相對也比較高。譬如年輕人剛跨入職場,因為缺乏信心,往往會同時找五、六家,誰給的條件較好,就去那一家,但是用這種散彈打鳥的做法,到後來你會發現,沒有人會雇用你。相反的,如果你專注於一家公司,把他們的情況弄清楚,成功機會將更大。
 
專注真的很重要,我這一生挑戰不斷、變動很多,但是對自己的行業和公司一直很忠誠,從事保險業三十幾年來,我只待過友邦和安泰。這有什麼好處呢?我的老闆和同事都曉得我的工作紀錄,例如在友邦時,我調去馬來西亞,馬來西亞人知道我在香港做得很好,再回香港高陞時,香港人也知道我在馬來西亞表現不錯,對我的領導統御就很有信心。
很多年輕人誤以為有勇氣改變環境,就是要不斷換公司挑戰自己,其實不然,兼具勇氣與智慧的作法,應該是待在一家公司而歷練不同的職務,成功的機會比較大。
 
記住!機會只留給準備好的人,想成功,就要儘量培養自己的實力,不斷學習、歷練!
 
【腦筋急轉彎:聽老闆的,就錯了】
很多專業經理人遇到問題或是危機處理時,都以為聽老闆的就萬事OK了。其實那才有問題,尤其最後的結果出差錯時,麻煩一定找上你。因為很多老闆興奮地樹立目標或法則後,從不細察這對公司有沒有實際好處,但看到數字時,卻總不忘追究相關責任。
 
當然,我們不需要跳出來明指:「你錯了!」更不必跟老闆抬槓,但自己心中要有一把尺,冷靜衡量怎麼做對公司最有利,是否有更具正面效益的途徑或目標。你可以採取一些聰明的作法,表面上看來是聽從老闆,而實際上有更精密的盤算。但不論怎麼做,能否產生正面效果,才是關鍵。
 
「理想目標」與「實際做法」是兩回事,最重要的是「結果」,怎麼做並不是重點。很多人沒想通這一點,以為只要跟著老闆的方法去做,即使錯了,自己也沒有責任,帳可以算在老闆頭上,因為都是他講的嘛!一開始就存有這種推諉的心態,事情怎麼可能做得好?
 
所以我說:「聽老闆的就錯了!」想成功,應該不斷問自己:「這樣做對公司到底有沒有貢獻?」
 
【奇招 2: 永遠說Yesbut…
人的一生中,總會遇到一些人令你終身感佩,因為他們的一個小小建議,讓你終身受用不盡。
 
我在馬來西亞工作時,結識了當地一位非常有名的大師級超級營業員,這位六十多歲的老先生,傳授了我一招與業務員相處的祕訣:「永遠不能跟業務員說NoAlways says yesbut……」這一招果然厲害,化解了長久以來我和業務員之間兵戎相見的對峙。
首先,一定要讓人覺得「跟你講話永遠有希望」。他提點我,談判時不要一開頭就把事情講死,當然公司的資源有限,不可能讓人予取予求,但是即使明知不可行,也不能劈頭一句:「這事絕不可能!」換種說法四兩撥千金:「這件事不是不能談,但是公司目前有困難,暫時先緩一緩,你看如何?」畢竟人都是好面子的,無論如何都要留台階給對方下。
 
然後,讓對方感覺自己被「升級」。在這之前,如果業務員有事跟我商量,我總是擺張撲克臉、端出精算師一副「別想占我便宜」的態勢,高高在上、從不妥協,結果雙方關係越來越惡劣。老先生點醒了我,人都是要面子的,如果能顧全對方的顏面,把對方置於一個平等的地位,甚至讓對方有一種「升級」的感覺,他才能敞開心接受不同想法,和我一起把事情談定。
 
第三,改變著眼點。把心態從「怎麼做對我有好處」改為「怎麼做讓對方也有好處」,因為只有雙贏,彼此才能長久和諧,而這也是最高段的談判技巧。
 
例如現在常有業務員向我要求加薪,開口就要公司給他一千萬薪水,我一定先說:「沒問題!」但馬上接腔:「不過年底前,你可以先做到一億的業績給公司嗎?」他自知做不到,所以不可能答應我,他既然不答應我,我當然也不用承諾他,但是如此一來,加薪雖沒成,他心裡也不會埋怨我,因為是他自己做不到,並非我拒絕了他。
 
年歲漸長後,我發現老先生這套「永遠說yesbut……」的應變之道,不僅談判場合適用,應用在待人處世上,也有它圓融周到之處,有助於建立人與人之間的和諧氣氛。
 
安泰當年和大陸的太平洋保險公司進行合作協商時,中方要求技術轉移,挑明整套價值六百萬美金的電腦系統最好免費贈送,安泰總公司當然不肯簽下這種一面倒的合約,雙方就僵持著,眼看申設新公司的期限就要到了,對安泰極為不利,苦思許久後,我找到一個「讓彼此都有台階下」的方法:
 
好,安泰不收錢!但是,將來這家合資公司成功之後,安泰有權調動合資公司的人才,免費赴其他國家拓展業務。如此一來,安泰的顏面顧到了,不會覺得自己被白佔便宜,中方也欣然接受。因為眼前他可以省下投資電腦的錢,在可預見的未來,人才又會被訓練到具有國際水平,可以說是「一石二鳥」。果然,雙方皆大歡喜地簽了約,對日後業務的開展,也奠下了友好的合作氣氛。
 
從短期利益看,表面上安泰好像吃了虧,但是從大局和長遠意義來看,安泰能夠領先其他外商及時拿到執照,「先馳得點」的商機難以衡量。
中國成語形容的「以退為進」,和英文說的「Always says yesbut…」,似乎有異曲同工之妙
 
【腦筋急轉彎:沒有落伍行業,只有落伍想法】
凡事從「與眾不同」的角度去思考,才有創意和商機。很多行業原本被認為落伍了,但是,用些巧思,就改頭換面完全不一樣了以英國兩家航空公司VIRGIN AIRLINEEASYJET做例子。V.A.走高價路線,講求最高級的享受,一流餐飲、按摩服務等,應有盡有,讓每個客人都彷彿坐在頭等艙。
 
EASYJET則完全相反,陽春式的服務,但價錢便宜得不得了。它的策略滿高招的:
 
1. 不用大機場。它使用的機場,在英國來說屬於二等機場,僅供起降而已。
2. 沒有國際航班。所以一般航空公司一天來回飛兩班,它可以飛十班,非常便利。
3. 一般航空公司的飛機是買進來的,它卻是租賃的。而且只租最新的飛機,期限三年,之後還給其他航空公司,租金雖然貴一些,卻沒有維修的問題。
 
其實對商務顧客來說,搭飛機的目的不在享受,而是日常交通工具之一,只要便捷、價錢公道,有沒有空服員服務並不重要。
 
911之後,全世界的航空公司只有EASYJET仍然獲利,就是因為它的做法「與眾不同」!如果它走「中庸之道」,和其他航空公司的經營沒兩樣,是不可能賺到錢的。
 
【理念3:世界不是一條包裝線】
 
我一向不喜歡用Management「管理」這個字在企業上,總認為用「領導」與「鼓勵」這兩個詞會更恰當些!
 
因為Management裡面有一個定義:凡事必管,而這個想法滿狹隘的。等於把人當成機器或物件,要「管理」這些機器,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有效率的運作。事實上,「管理」一辭的誕生,最早也是適用在工業界,工廠的輸送帶、生產線、裝配線等,指的是產業的設備、材料這一類的作業管理。
 
然而人不是機器,很多企管理論發現,員工越來越不能控管,道理就在這裡。
Management Model Business Model的研究愈來愈少,許多人不約而同開始研究「人」。
 
為了達成目標,企業每天想法子給高薪、訓練員工,其實當中最重要的課題就是「怎麼鼓勵和激勵員工」。但偏偏很多專業經理人把人當成機器,平時懶得與員工交往,只在乎對方事情做得好不好,年終打考績時,不問過程、不明就裡地以ABCDE分級了事,心態非常消極,並沒有幫助員工好好發揮能力。比較積極的人就設計「制度」來管理,每天寫報告、評估、定目標與期限、訂獎金,還是將人當作機器來對待。
 
人並非機器,人心也非常微妙,絕非只靠簡單的賞罰分明就可以了事。一般企業,往往以為用公平的獎金、固定的加薪方式,就可以達到激勵人心的效果,事實上每個人的表現不一樣,用公平的方式獎賞,反而是最不公平的獎賞。
 
我過去在安泰就打破年度一次的考績制度,幾乎每三個月就會讓表現好的人升等。
因為有些人才特別能幹,如果等一年之後才給他肯定,他可能早就離開了,及時的獎勵,最能感動人心。而且人性都是喜歡取巧的,有些人算好今年升遷是何時評分,直到前三個月才刻意求表現,也失去了打考績的意義。
 
除了用升遷來激勵人心,我也會送禮物來肯定員工的表現。早年,台灣打高爾夫球的風氣還不是很興盛,有一次我特別從美國帶回一支球桿,在高階主管全員到齊的盛大場合裡,拿出來送給一位我想獎勵的主管,當場,他既驚喜又感動,非常有面子!
 
我當然不會買很多支球桿,如法炮製送給每個主管,那樣就沒意思了,送給懂高爾夫球、有興趣的人才有用。作主管的人平常就要注意每個員工的興趣,如果員工知道老闆對自己的小事情都很注意,他一定覺得很窩心,感到自己是受到重視的。就像當學生的時候,如果那一科的老師對我們另眼相待,讚美特別多,我們就會在那一學科上特別努力。
 
因此,有的人我送球桿,有的人,我送巧克力,或者是一句鼓勵的話。我常說自己是「很公平地不公平對待每個人」,因為我對每個人都有獨特的方式,很公平;但是每個人的偏好不同,適用的方式不同,看起來好像又不公平。這樣做,其實是希望每個人都覺得自己很特別,心想:「老闆有在注意我,將來一定在老闆的心裡面有位置。」而且這麼作比光用嘴說:「好好幹,以後升你當主管!」的激勵效果更好。很多人用承諾升官的方式培養人才,其實這是最差勁的方法,因為照這邏輯推演,不正暗指「失敗了,升遷就沒指望了?」我喜歡先給員工獎勵,讓他安心了,想不努力都不行。 

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K 的頭像
    K

    Kennyradio

    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